一级建造师学习感受 建筑施工工作经验8年,有一级建造师证,怎么更好的发展?

[更新]
·
·
分类:行业
3247 阅读

一级建造师学习感受

建筑施工工作经验8年,有一级建造师证,怎么更好的发展?

建筑施工工作经验8年,有一级建造师证,怎么更好的发展?

无论你是一级建造师还是无该证的工程人,只要你从事施工行业,其实你们的命运是一样的。那就是只要有任务就天南海北到处漂泊。因为现在是人证合一,终身责任制,你想自身找一个清闲的工作,再靠挂证增加收入,不现实了。所以,你想轻松自由,就只能自已出来做。自已选择项目,好的项目离家近的就弄一弄,不好的,宁可在家睡觉,老婆养着或吃老本。这就是工程人的宿命。当然,最轻松的就是在工程公司或房开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或总I。这样年薪就在25~30万左右吧。

一级结构专业考试前辈们大概学了多久才过的,静待你的经历分享?

写在前面:别人的经验不是金科玉律,千万不要完全照搬。复习中、考试前、迷茫时,多读读命题组出的试题解答分析的前言,很多人只用这本书看标准答案,却完全忽略了极其经典的前言部分,出题的人亲自告诉你如何复习、如何应试,难道不值得花些时间认真体会体会吗?要知道你从辅导班和别人经验中得到的都是二手信息,这里才是第一手的。对照该书思考找出自己的问题,制定自己的重点复习方向和考试策略,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—第一年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万事开头难,很多人想考一注,却不看书,然而毫无疑问一注结构不看书不做题裸考的通过率是0。
第一次考试前,我断断续续用了半年时间,大概过了一遍施岚青的应试指南,算是知道了考试的范围和题型了。这个过程快的人是用一个月,慢的人用两年,因人而异,视备考时间而定。看书的同时要看规范,可以开始在上面写写划划了,但不要画太多,规范要留些空白给以后更重要的笔记。书中的题基本直接看解答过程就可以,不用动手计算。施岚青的书作为入门很不错,但是很容易看了一个月还在看混凝土,过一年又想看还是从混凝土开始看。。。这样就很尴尬了,就像你每次打开单词书都是从abandon开始背。所以作为入门建议不求甚解,题目看了两道不想看更多了那就跳过去,后边有你做题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要把书翻下去,不要停,看完。看到重点条文可以结合施岚青的专题精讲一套书加深理解。
看了一遍书后开始看真题,这时要求做题是不可能做出来的。此时看真题的目的一是知道真题长什么样,二是边看真题边学规范,开始在规范上做有价值的笔记(如易错点),三是熟悉规范的编排结构,见到题目知道去哪找。近几年一级考试往往一道题涵盖三四个考点,所以建议先从二级题目和2010年以前的一级题目开始入手。这个阶段还没结束,我就第一次走进了考场。
我的第一次考试:工作年限不够,几乎裸考感受考场气氛。
由于北京2016年要考后审核4年社保,我年限还不够,所以没用太多时间准备考试,题目都没做过几道,临时去书店买了本总结答题流程的书,带着就上了考场。那年有不少题(尤其桥梁)都是往年出现过的原题,可以算是一次大放水,没赶上有点可惜,只恨生不逢时。在小学生桌椅上做了一天题后腰酸背痛,记得当年出考场穿梭在诸多行李箱中的某一瞬间,我告诉自己明年一定要考过,咱再也不受这8小时之苦了。可惜,这个考试从来不是只靠雄心壮志和勤奋努力就能有好结果的。。。这一考就是四年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第二年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决心尽快考过一注的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投入到了新的征程中,17年从春节后就逐渐进入复习状态。看了各种各样的经验帖,收集了各种资料,以极快的速度过了一遍施岚青的书,就开始做题了。听信了别人经验,一笔一划认真做好每一道题,无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,这使做题的效率大打折扣。
友情提示:动笔虽重要,复习效率更重要。有些题目完全可以在想出思路、考点、易错点后,就直接看答案解析,节约时间。当然,你按计算器的水平,要先通过动笔做题练纯熟。
做题,做题,还是做题。差不多做了三遍真题,第一遍其实不算做,就是前面那种边看题边学规范。到了考试前计时模拟了几套真题,都在60分左右,当时以为能通过了,现在想想,也就是有小小的可能性。
我的第二次考试:地基基础花时间太久了 被高层结构吓到了。
上午的题目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,下午却崩溃了。17年基础计算量大,有好几道题算半天也找不到答案,花了十来分钟在一道题上,又不想就这样放弃,于是花更多时间来验算这道题,最后可能还是没有答案。地基基础题型不多,都比较常规,算不出来真的不甘心。惨烈地花了将进两个小时,才进入高层,见到几道抗震等级的题,直接吓腿软。。。
结论:不要恋战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第三年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没少做题,却还是铩羽而归,我将原因归结为基础不扎实,对规范理解不深,只知道机械地做题,讲到一个条文还是不能理解得明明白白。于是决定从头再来,在网上买了视频课,老师结合实际项目讲解规范和题目,学完所有课程觉得自己对结构的理解有了质的提高。但这花了很多很多时间。有时甚至觉得,你以为你在复习,其实你在浪费时间。
上一年被高层题目吓到,深知这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克的地方,于是花了更多精力学习高规第十章。恰好这一年在工作中参与了两个超限项目,对于结构的性能化设计、从体系到构件的计算,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做完这两个项目,我甚至对自己说,活该去年考不过,那时不懂的太多。此时对于高层的恐惧已经没有刚下考场时那么深了。
这次考试扔掉了笨重的合订本规范,买齐了需要的每一本规范的单行本,按科目分别放好,希望能在找规范上节约一些时间。
我的第三次考试:算的好几道题答案都在两个选项正中间 被地基基础吓到。
18年的考试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次,那一年,好几道题,好几道,算出来正好在两个选项中间。不知是怎么了,单纯是发挥不好吗?有了17年的经验又不敢太恋战,不敢在一道题上反复查问题出在哪,只能硬着头皮选一个选项继续往后做。
友情提示:会做的,计算量又不算太大的,一定稳稳地做,舍得花时间,看清题目条件,看清自己笔记,争取一次做对!
这次考试有个结论:带太多书没用,根本没空翻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第四年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第三次考试的失利让我很长时间都没缓过来,迷茫了好一阵,在命题组的书出来之前,完全没有复习的打算。题目没少做,规范也从头又学了一次,依然考不过,完全不知该从何入手了。等到命题组的书出来,已经五月中旬了。拿到标准答案,又以极慢的速度“品味”了一遍真题解答,“回味”了一下自己的失利,这个阶段持续了令人发指的将近两个月,慢慢地,才从懊恼、自责中,艰难地将心态调整了过来。这算是今年复习的第一步。
第二步,依然是做题、补全笔记。今年做题,惊讶地发现,以前做过的题基本没有陌生的了,这也就说明,做一遍也就差不多了,甚至有些题看一眼就看出坑点,就没必要再做了。强迫自己记得看公式旁的笔记,不能想当然地凭感觉做。
第三步,学习新规范。2019年开始考新钢标、新木规、加固规范和新混凝土桥规,我认为第一年考新规范往往不会考太难,而是把以往的常规题让你用新规范做一遍。我把旧规范的笔记全部抄到了新规范的对应章节上,抄的过程是熟悉新规范的过程,也是巩固旧知识的过程。
第四次考试:会的要做对 终于学会取舍。
上一次考试算出的答案总是介于两个选项中间,究其原因是做题太慌乱导致计算错误或是忘记看公式旁边的笔记。所以这次特别注意会做的题的正确率,不盲目追求6分钟一道题,安心做好每一道会的题,做一道是一道,考试的感觉好了很多。
另外,今年总算练就了一眼就看出哪些题要跳过的能力,而不像以往发现算不下去了才放弃。例如数错几条的题目。私以为最恐怖的题非挑错题莫属了,花时间长不说,还不一定能数对,更别说从没见过的桩基挑错题了。所以19年下午决定放弃这两道题,只花了我不到10秒的时间。这简直太划算了,连心疼都没有。
新规范考题较简单、应试策略上的变化、稳定的发挥和一点点运气,共同帮助我通过了考试。已经过去了两天多,有时还是不太敢相信,一次次翻出成绩截图盯着看。终于不用再做噩梦,梦见考的某道题做错了,梦见涂不完答题卡,梦见查成绩时怎么也算不出两位数加法。终于不用再把十一假期奉献给复习,不用为了周末的放松而满怀愧疚。尽管走了很多弯路,幸好,还是迎来了好的结局。正如我所相信的,只要复习到了一定程度,考着考着,就会考过的。